本会新闻
铿锵玫瑰,风雨彩虹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10-12-28 17:27:56
铿锵玫瑰 风雨彩虹 访世界华人联合总会主席姜琳女士
来源:(新华网 )十年前,为了自己的信仰,她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注定坎坷的道路。选择了远方的她,顾不得道路艰辛,顾不得雷雨交加。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世界的和平,她四处奔走,呕心沥血、矢志不渝,为此耗尽了十年的青春和年华。十年风雨兼程,终于看到天边美丽的彩虹。
她是世界华人联合总会主席——姜琳。
华夏同根,中华一脉:“我爱我的祖国”
姜琳是个把五星红旗装进自己心里的女人。
姜琳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名老军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姜琳从小就对祖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这也为她后来专注世华会的事业积淀了深厚的情感根基。2001年,32岁的她联合著名侨领庄世平、马来西亚前上议院院长曾永森创办了世界华人联合总会。从此以后,便奔波在华人世界,在这个平台上,姜琳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采访中,她对记者说,我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女人,我只是把我个人的情感和理想融入到了祖国的事业上。然而就是这个“极为普通”的女人,满怀一腔热忱,几番挣扎,几经风雨,终究成了华人事业的开拓者,成了世界和平的倡导者,成了国际上最年轻、从事华人事业最早、最具有开拓精神的华人事业领导者,成了国际上不可多得的女性华人领袖。然而,对于这些肯定和赞许,姜琳并没有放在心上。心心念念的,仍旧是她的祖国和人民。她只是欣然一笑,便转身继续上路,漫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每当响起这首歌,我们的心中都会涌动起对祖国深深的爱恋和情怀。2009年9月20日,这是一个应该铭刻在中国历史的日子。在即将迎来伟大祖国六十华诞的重要时刻,祖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由华人同胞升起在美国白宫前。当天,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与世界华人联合总会代表以及上千名旅居美国的华人华侨在华盛顿美国总统府白宫前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要知道,这一天升起的,是北京天安门护卫队所守护的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在白宫的升起起初受到许多美国人的反对,尤其是当年参加朝鲜战争的老兵们。但在姜琳主席等人的成功斡旋下,我们的五星红旗终于在白宫成功升起。当问起为何要做这样一件事,姜琳深情地说:“将五星红旗升起在美国,是对祖国母亲六十华诞最珍贵的献礼,充分表达了广大华人华侨对祖国的一片深情。通过这样一件事,昭示了发展中日益壮大的中国,正在迈向世界的坚定步伐;昭示了遍及世界的中华儿女,正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的伟大事业;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正在不断凝聚的强大力量。血浓于水的深情,把我们广大的中华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无论在哪里,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把五星红旗升起,祖国的温暖把我们裹住!”此时的她注视着前方,目光欣然,坚毅。
共祈和平、共创和谐:“我愿世界和平,没有战争”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民族主义》一文中曾经指出:“拥有爱的道义力量和精神团结眼光的人,对异族人的敌对感情最少、并且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将是在我们面临的这个时代最适合占有永久地位的人。”然而世界纷繁复杂,各种利益纷争你方唱罢我登场,无休无止,喧嚣打破了宁静,追逐取代了信仰。
佛说,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心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我们的脚步只听从内心的声音,那里才是一切行动的源泉。而一个有了理想和信念的人,整个世界都要为她让路。姜琳的心中,有一个强烈的声音——愿世界和平,没有战争。这个声音推动着她走过了十年的风雨路途,从不放弃,从不后退。
2006年,在世界华人联合总会主席姜琳女士的倡议下,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与世界华人联合总会共同铸造了“世界和平钟”。经过南京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人员的精心设计,“泥范铸造法”这一铸造技术的独特魅力得以充分发挥。姜琳主席亲笔提写了钟体正面雕刻的钟名“世界和平钟”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钟体上刻录了长达144字的铭文,蕴含着这样的内容:全球华人,瞩目北京。共祈和平、共创和谐。和平钟的铸成顺利拉开了世华会以“敲响世界和平之钟,构筑和谐中华文化”为主题和谐中华文化系列活动的序幕。
关于这次活动的意义,姜琳主席表示,“和平钟系列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的文化风采。8000万海外儿女正在助力祖国打造一艘中华民族的文化航母,而以和平钟敲响为契机,能够很好地发挥华人在全球范围的推动力量,激励中华民族新一代的成长。而对于实现祖国的和谐发展与繁荣富强,推动世界和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姜琳主席一直坚持认为:我们热爱并追求世界和平,但必须首先争取赢得两岸和平,这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两岸和平相处的良好环境,才能为共同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大陆与台湾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凝聚着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情,而这是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的。因此,极力促进两岸和平成了姜琳所在世界华人联合总会的重要日程。
2007年3月21日,在世界华人联合总会的推动下,“世界和平钟”作为象征和平的吉祥物首次进入台湾。9月22日,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等台湾重要领导人带领台湾106位精英在台南鹿耳门圣庙敲响了世界和平钟,共敲钟一百零八下,用时三十六分钟。活动期间,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名誉主席连战,新党主席郁慕明等纷纷为世界华人联合总会题词。“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推进两岸和平进程的盛举,也是赢得世界和平的希望”。谈及此事,姜琳女士有些兴奋,她说,“我们奥运圣火没能进去,大熊猫没能进去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和平钟进去了。这说明我们的努力有了成果,能为两岸和平做一点事情,我感到非常欣慰。”
“放下枪杆子,端起茶杯子,赚满钱袋子,发扬中华民族的团结奋发的精神,共享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荣耀,才能真正以作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这是姜琳女士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祈盼。
中华浩义 情驰广宇:“要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之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广博深厚的文化根基。淘尽黄沙始见金,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人类文明之精华,是先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创造的最高智慧。它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滋养民族文化继续蓬勃发展的深厚土壤。
姜琳女士一直奉行这样一种信念——文化传承是我们必须面对且必须承担的责任,这里有我们民族共同的灵魂与记忆。在日益更新换代的新生活里,谁有如此力量凝聚起散落在天涯海角的中华儿女?谁能将散落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推动中国大车的前行?只有古老的东方文化。因为那是民族共同的基因,是走到哪里都绕不过的命脉。所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在当今社会意义重大。弘扬东方传统文化是世界华人联合总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姜琳女士倡导中国的根脉文化,并带领世华会竭力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力图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凝聚全球华人,从而促进世界华人的大团结、大联合。
2010年6月,韩国江陵市举办“2010江陵端午祭国际文化艺术公演活动”。姜琳女士率100多人的专家艺术团前往江陵市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期间,姜琳主席专门会见了江陵端午祭委员会委员长崔锺镐先生。姜琳告诉记者,崔锺镐先生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屈原是中国的,我们只是把他发扬光大了。这是令她始料未及的,以至于之后双方就端午祭问题进行的深入探讨,都让姜琳女士对韩国这个民族有了新的认识。这次会面对姜琳女士的冲击非常大。从韩国回来之后,世界华人联合总会立刻撰成《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一文发表,呼吁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关注文化的传承,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共鸣。
采访中,姜琳女士若有所思地说,“虽然端午节是我们的,但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上,我们做得很不够。屈原精神应该代代相传。韩国先我们一步申遗成功虽然争议很大,但是静下心来想想,其实韩国这个民族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懂得博采众长,并且落实到了行动上。将其他民族的优秀品质与我为用,壮大民族精神,坚固民族脊梁。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要在国际上赢得尊重,只有文明和智慧才是真正有力的砝码。我们要依靠文明的力量,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从而赢得尊重。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到的。姜琳给了我们很深的启迪。
对于姜琳女士,社会上是有一些流言蜚语的。如果说完全视而不见是不客观的,对此姜琳曾有过一段痛苦而艰难的日子。她回忆说,“我们是顶着流言蜚语来做事的。我们捧出的是一颗对祖国赤诚的心,我们希望得到人民的支持。可是当你用尽全力为之奋斗的民众不能理解你,甚至误解你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是痛不欲生。有人说我是骗子。我就想,如果能通过我的努力,骗来两岸和平,骗来世界华人大团结,骗来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尊重,那么我宁愿去骗。”说到这里,她的情绪有些激动,缓和了一下,她继续说,“历史是公平的,时间是公平的。历史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看做了什么。我相信我做的事情,会得到一个公道的评价。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没能等到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但没有人否认他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我想,我们把该做的,能做的工作都做了,就可以了。在为华人服务这条道路上,我们可以说是开拓者。我们就是要铺一条民族复兴的大道,让后来者顺利通过,我们无怨无悔,这是一种责任。能为华人世界做一点事,是我的念想,此生无悔。”她缓缓抬头,眼神中透射出坚毅的光芒┉
铿锵玫瑰,终将在风雨之后迎接彩虹的绚烂绽放。
愿姜琳的信仰伴随她在华人道路上,更行更远还生。
对于姜琳,韩国前总理李寿成这样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姜琳主席,我发现她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没有太多力量的女人,是那么的爱中国,那么的爱中国人民,并为她所热爱的民族和人民奋斗,我很感动。我是一个没有太多能力的人,不过一个国家的前总理,是不能轻易当别人的顾问的,但是,我答应了做她的顾问。我愿意为她所热爱的祖国、她所热爱的人民以及她一直为之努力的和平事业做出我的贡献,我爱中国。”
摘自:世界华人报
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0-12/28/c_12927006.htm